找范文网 >地图 >工作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5-04-13 作者:找范文网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锦集15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1

1.线速度V:①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该比值即为线速度②V=Δs/Δt单位:m/s③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tips:方向时时改变)

2.角速度ω: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即角速度②公式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ω的单位是rad/s

3.转速r: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单位:转每秒或转每分

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5.关系式:V=ωr(r为半径)ω=2π/T

6.向心加速度①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②表达式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转过的圈数)方向:指向圆心

7.向心力F=mV2/r=mω2r=m(4π2/T2)r=4π2f2mr=4π2n2mr方向:指向圆心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①铁路的'弯道:

②拱形桥:(1)凹形:F向=FN-G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2)凸形:F向=G-FN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航天器失重: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与飞船座舱的支持力,合力提供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所需的向心力mg-FN=mv2/R v=√gR时FN=0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④离心运动(逐渐远离圆心):(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总有沿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当向心力消失或不足时,即做离心运动

(2)应用:洗衣机脱水加工无缝钢管(离心制管技术)

(3)危害:公路弯道不得超速高速转动的砂轮飞轮不得超速否则会酿成事故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2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 (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

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 A -B;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4、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6、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3

一、动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Ek=mv2,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1+W2+W3+=mvt2—mv02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EK0表示动能增加,EK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但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可在某一方向应用动能定理。

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为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

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4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速度

①水平分速度:

②竖直分速度:

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

5.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6.动能定理:

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为物体质量,v为末速度,为初速度解答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和。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7.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任何外力做功。)解题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或物体

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8.功率的表达式:,或者P=FV功率: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是标量,有正负

9.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10、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耗散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5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常设置位移方向和x轴角α

2、曲线运动速度:

①在某一点的速度下,沿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速度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 Vy2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任何方向或大小的变化都会导致速度的变化,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必须改变)

4、物体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的合力方向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二、平抛运动(曲线运动特例)

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抛出物体。如果物体只受重力的影响,则此时的运动称为抛体运动,抛体运动开始时的速度称为初始速度。如果初始速度沿水平方向,则称为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速度: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V0即为Vx保持不变

②垂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Vy=gt

③合速度:V2=Vx2 Vy2=V02 (gt)2 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θ tanθ=Vy/V0=gt/V0

3、平抛运动的位移:①水平方向 X=V0t

②竖直方向y=1/2gt2 ③合位移 S2=x2 y2=(V0t)2 (1/2gt2 )2 方向:与X轴夹角α tanα=y/x=V0t/?gt2=2V0/gt

三、圆周运动

1、线速度V:①圆周运动的速度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需时间的比值来衡量 这个比值是线速 ②V=Δs/Δt 单位:m/s③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运动,线速相等(tips:方向不时变化)

2、角速度ω:①物体进行圆周运动的速度也可以用它与圆心连接的速度来描述,即角速 ② 公式 ω=Δθ/Δt (角度采用弧度制) ω的单位是rad/s

3、转速r:物体单位时间转动的圈数 单位:转每秒或转每分:

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一周的时间 单位:秒SZFw24.com

5、关系式:V=ωr(r为半径) ω=2π/T

6、向心加速①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称为向心加速度

②表达式 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向圆数)方向:指向圆心

7、向心力 F=mV2/r=mω2r=m(4π2/T2)r=4π2f2mr=4π2n2mr 方向:指向圆心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①铁路弯道:

②拱桥:(1)凹形:F向=FN-G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垂直向上 (2)凸形:F向=G-FN 向心加速度方向垂直向下

③航天器失重:宇航员得到地球重力和宇宙飞船驾驶舱的支持,共同提供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mg-FN=mv2/R v=√gR时FN=0 宇航员失重

④离心运动(逐渐远离圆心):(1)由于惯性,圆周运动的物体总是沿着切线飞行。当向心力消失或不足时,即离心运动

(2)应用:洗衣机脱水 加工无缝钢管(离心制管技术)

(3)危害:公路弯道不得超速 砂轮高速旋转 飞轮不得超速 否则会导致事故

四、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任何行星来说,它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与太阳相等的面积

三、开普勒第三定律:①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三次方与其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相等 ②a—半长轴椭圆轨道 T—公转周期 则 a3/T2=k 对于同一行星,k为常量

五、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的`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重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接上,重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正比

2、公式:F=Gm1m2/r2 G引力常量r的单位为米;m单位为公斤;F的单位为N

3、适用范围:自然界任意两个物体

4、引力常量 G=6、67×10-11N·m2/kg2 卡文迪许(英) 扭秤实验

5、应用①地球质量:(1)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mg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等于 即mg=GmM/R2 M=gR2/G R为地球半径 M为地球质量

②计算天体质量:将M设置为一天体质量 r 轨道半径是围绕星体的轨道半径 T为环绕周期

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GMm/r2=(m4π2/T2)r 得出M=4π2r3/GT2

6、宇宙航行:①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面附近以均匀的速度圆周运动 7、9KM/s(超过这个速度,离开地球。最大环绕速度,最小发射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太阳系: 11、2KM/s

③第三宇宙速度:脱离太阳系 17、9KM/s

7、经典力学有局限性:适用于低速宏观

六、能量

1、势能:相互作用的能量(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取决于其位置。

2、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七、功(W)

1、物体工作条件:①力 ②位移发生在力的方向上

2、公式:W=FLcosα F—力 L—位移 α—力与位移的夹角

3、单位: 焦耳 J 1J=1N·m 标量

4、正功与负功 ①α=π/2 不做功 ②α<π/2 正功 ③π/2 <α<=π 负功

5、当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位移时,这些力对物体的总功率相当于每个力对物体的代数和。

八、功率(P)

1、定义:工作的速度

2、公式: P=W/t=Fv 单位 瓦特 简称瓦 符号:W 1W=1J/s

九、重力势能(Ep)1、定义:物体因举升而具有的能量

2、表达式:Ep=mgh

3、重力工作(WG):当物体运动时,重力只与其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WG =mgh1-mgh2=Ep1-Ep2 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正功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称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

5、势能是系统共有的

十、弹性势能:由于弹性的相互作用,弹性变形物体的各个部分之间也有势能。这种势能称为弹性势能

十一、动能定理

1、动能表达式:Ek=1/2mv2

2、动能定理:

①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的作用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②表达式:W=Ek2-Ek1 (W指外力所做的工作)

 十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性才能工作的物体系统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机械能可以保持不变

十三、能量守恒定律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在转换或转移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6

怎样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衡?

动量守衡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一般研究问题,如果相互作用的内力比外力大很多,则可认为系统动量守衡;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如果在某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动量守衡。

注意守衡条件对内力的性质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对系统状态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微观、高速系统,也可以是宏观、低速系统。而力的作用过程可以是连续的作用,可以是间断的作用,如二人在光滑平面上的抛接球过程。综上有:

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快慢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和质量大小。物体到底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和初始状态。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了多少取决于——

(1)力的大小和方向;

(2)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实验表明只要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一定,它引起同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可以决定和量度力的某种作用效果——冲量。系统的内力改变了系统内物体的动量,但系统外力才是改变系统总动量的原因。

(三)能量和能量守恒

知识结构

功是一个过程量,与力在空间的作用过程相关。恒力功的计算公式与物体运动过程无关;重力功、弹力功与路径无关。功是一个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2.功率P:功率是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P=W/t 。若做功快慢程度不同,上式为平均功率。注意恒力的功率不一定恒定,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内合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3:5。已知功率可以求力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W=Pt,这时可能是变力再做功。

上式常常用于分析解决机车牵引功率问题,常设有以下两种约束条件:

1)发动机功率一定: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只要速度改变,牵引力F=P/v将改变,这时的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2)机车以恒力启动:牵引力F恒定,由P=Fv可知,若车做匀加速运动,则功率P将增加,这种过程直到P达到机车的额定功率为止(注意不是达到最大速度为止)。

3.能:自然界有多种运动形式,与不同运动形式相应的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运动——机械能;热运动——内能;电磁运动——电磁能;化学运动——化学能;生物运动——生物能;原子及原子核运动——原子能、核能。

动能:物体由于有机械运动速度而具有的能量Ek=mv2/2

能,包括动能和势能,都是标量。都是状态量,如动能由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由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由形变状态决定。都具有相对性,物体速度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结果,相应的动能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动能。势能相对于不同的零势能参考面有不同的结果,势能有可能取负值,它意味着此时物体的势能比零势能低。

4.动能定理:研究对象:质点,数学表达公式:W=mv2/2-mv02/2。公式中W为质点受到的所有的作用力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做的总功,它可以是恒力功,可以是变力功,可以是分阶段由不同的力做功累积(代数和)而得到的结果。动能定理对力的性质没有任何限制,

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它力。等式右边为所研究的过程(初、末状态)中质点的'动能的变化。动能定理表明,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量度了物体动能的变化大小。

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一般简化为物体;守恒是指系统在满足守恒条件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总保持不变。怎样判断机械能是否守衡?

(1)根据守恒条件: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考察状态:比较、确定不同状态的机械能,看它们是否相同

(3)考察系统是否发生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的转化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7

重力势能

1.电势能的概念

(1)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AB=εA-εB。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减少,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ε减=WAB。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在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功的绝对值,即Δε增=εB-εA=-WAB=|WAB|,但仍可以说电势能在减少,只不过电势能的减少量为负值,即ε减=εA-εB=WAB。

说明:某一物理过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该物理量的末状态值减去其初状态值,减少量一定是初状态值减去末状态值。

(3)零电势能点

在电场中规定的任何电荷在该点电势能为零的点。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限远点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能点。

说明: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②电势能的数值具有相对性。

③某一电荷在电场中确定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2.电势的概念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8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9

1.v-t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2.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4.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5.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6.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7.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8.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9.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10.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11.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12.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3.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4.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10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两面平行,其余为四边形,两面相邻的公共边平行。

分类: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使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个底面为相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和对角为平行四边形;侧边平行相等;与底面平行的截面为与底面平行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一个面是多边形,另一个面是由这些面包围的.公共顶点三角形

分类: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使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和对角面为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相似比等于从顶点到截面距离和高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截取棱锥,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部多边形边数为分类标准,分为三棱、四棱、五棱等

表示:使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部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原棱锥在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一侧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他三侧旋转的曲面包围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为全等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垂直于底面圆的半径;④侧面展开图为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绕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部是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为扇形。

(6)圆台:

定义:在圆锥底部平行&;#39;平面切断锥体,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部有两个圆;②侧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展图为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直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的;②球面上任何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三视图

定义三个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前面投影到后面);侧视图(从左到右)、俯视图(从上到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位置关系,即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即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直观图-斜二测绘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与x平行,长度不变;②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11

1.电势能的概念

(1)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AB=εA-εB。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减少,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ε减=WAB。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在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功的绝对值,即Δε增=εB-εA=-WAB=|WAB|,但仍可以说电势能在减少,只不过电势能的减少量为负值,即ε减=εA-εB=WAB。

说明:某一物理过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该物理量的末状态值减去其初状态值,减少量一定是初状态值减去末状态值。

(3)零电势能点

在电场中规定的任何电荷在该点电势能为零的点。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限远点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能点。

说明:

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②电势能的数值具有相对性。

③某一电荷在电场中确定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2.电势的概念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12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13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14

静电的利用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

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15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本文来源:http://www.zfw24.com/z/1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