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人作文(集锦13篇)。
爱国名人作文 篇1
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爱国名人作文 篇2
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郾城大战中,金投入精锐骑兵15000人。兀术以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3000“铁塔兵”打前锋,以号称“拐子马”的骑兵居左右,列队进攻。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骑兵,下砍马腿。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
岳家军乘胜前进,抵达开封的朱仙镇,北方人民抗金情绪高涨。岳飞请求宋高宗下令北伐。宋高宗和朝中的奸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并命令岳飞撤回军队,岳飞愤慨地说:“十年的功劳,一天就断送了!”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爱国名人作文 篇3
1、空酒杯
一xx四年,周恩来访问波兰即将结束时,我驻波使馆借用波方刚刚修复的一个大厅,以周恩来的名义举办了一个辞行招待会。那天,周恩来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征服了所有的来宾,人们都看呆了!以致发生了一个谁也没有料到的情况:当周恩来致词已毕,举杯敬酒时,酒杯里竟空空如也。周恩来的随员急忙跑去,把聘请的波方招待员们从呆滞状态中唤醒,去斟酒。原来,当周恩来陪波方贵宾入场时,把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了,人们只顾看啊,鼓掌啊,……招待员们竟忘了及时斟酒。后来,客人邀周恩来跳舞,他那娴熟的舞步,多采的舞姿,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倾倒。一些西方国家的大使不断地点头,纷纷赞叹道:妙极了,妙极了!
2、巧妙应对:
一xx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加完亚非会议后,来到首都雅加达。这天下午,在雅加达中国大使馆举行招待会,中国代表团同六百多名华侨代表见面。对于这个招待会,一名外国记者做了两则报导,一则是:有人说,‘在共产中国’老年人是得不到尊重的。四月二十七日,在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上,周恩来所留住的或与之谈话的都是年纪最老的来宾们。不是地位最高的、最有钱或最有名望的,而是头发最白、脸皮皱缩的。另一则是:周恩来也招呼在大使馆帮忙守卫的军警们进去坐一下,并且跟他们谈很多话,还请他们吃东西,以致他们之中大都受了感动。
3、主动握手:zfw24.cOm
一xx五年四月,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期间,周恩来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外交活动,促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一次,中印友好协会到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向周恩来呈献礼物。在呈献礼物的仪式进行过程中,周恩来趋前与中印友协全体工作人员握手。印尼交通部高级职员达希尔·打益勃的手因受伤而扎了纱布。由于药水的渗透作用,包扎的纱布看起来有点脏。当周恩来向他伸手时,他不敢伸出手来。周恩来却微笑着主动握住他的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放下。
4、骨肉情深
一xx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胜利结束,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后,从万隆来到印尼首都雅加达。整个印度尼西亚二百多万华侨,不分地区和阶层,共推选出六百多名代表来到雅加达,要见一见从伟大祖国来的亲人。二十七日下午二点,在中国大使馆举行招待会,中国代表团和华侨代表见面。激动的讲话,热烈的掌声,眼中的泪水,都使人感到一种骨肉团聚的激情。三点左右,招待会结束了,六百多名华侨代表向站在大门口的周恩来握手道别,这是需要花许多时间的,而且他的右臂活动不便。有关方面通知华侨代表不要等待握手,可以走了。但是周恩来一边微笑着说:不要紧,一边依然和跟他辞别的来宾们握手。
5、顶风冒雨
一xx七年,周恩来应邀访问斯里兰卡,当他在群众欢迎大会上讲话时,突然下起雨,主人立刻给他打上了伞。周恩来看到群众并没有雨具,就坚决推辞开了。他精神抖擞地站在风雨中发表了支持斯里兰卡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长篇演说。第二天,几乎当地所有的报纸的大标题都是:周顶风冒雨。
6、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请注意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7、巧妙应答,不亢不卑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8、为什么叫马路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9、交换礼物
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恩来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
周总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恩来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10、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11、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12、中国有多少个厕所
一个美国记者刁难周总理,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爱国名人作文 篇4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爱国名人作文 篇5
詹天佑是我国的工程师,他不仅优秀,而且还爱国,对工作一丝不苟。中国的第一条自己修筑的铁路,是由詹天佑和学生,工人们一起修筑的。
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之才呢?因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毅然的接受了任务。詹天佑再动工的第一天,就对工人们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看到这,我从“精密”“不能马虎”“大概”“差不多”这些词中,体会到了詹天佑对于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不能有一点儿差错。想起我自己,我是个马大哈,常常把作业,笔袋水壶忘带。比起詹天佑,真是大巫见小巫啊!如果让我去修筑铁路,依我那坏习惯,我想铁路十年后还没开通。我一定要该掉着坏习惯。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一定要报效祖国母亲!
爱国名人作文 篇6
方志敏曾经担任中共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闽浙赣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和红军第十军政委等职务,领导着千军万马,筹集过数百万元款项,但他从不占用公家一分钱,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
1935年1月,方志敏带领红军抗日先遣队转战途中,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两个国民党士兵以为找到了发财的机会,拍手笑道:“哈,是个大官,油水一定不小!”说着就把方志敏浑身上下搜了一遍,但只找到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
方志敏冷冷地说:“你们从我身上是找不到一个铜板的,不要白费劲儿了。”
国民党士兵不相信,又用刺刀把棉衣上的补丁一块块剔开,但还是什么也没找到。他们就举起手榴弹威胁说:“快把钱交出来,不然就炸死你!”
方志敏冷笑着说:“哼!你们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我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的!”
国民党士兵又把方志敏的鞋和袜子翻了一遍。并在周围草丛里寻找一番,仍然一无所获,这才相信,在这个“大官”身上确实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在敌人的狱中,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书。他在《清贫》中这样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爱国名人作文 篇7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爱国名人作文 篇8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之后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明白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带给。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齐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最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爱国名人作文 篇9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期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爱国名人作文 篇10
一个姓丁的叛徒忍受不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可耻地叛变了,出卖了抗日联军。这个可恶的叛徒领着日本鬼子和伪军,将抗日联军包围了起来。
形势严峻,杨靖宇决定将主力转移,突围出去,他自己带一支小部队留下来牵制敌人。大家都不同意,杨靖宇坚决的说:“我是司令,我说了算!”他耐心的解释说:“我是敌人的眼中钉,吸引力最大。”
杨靖宇留下来,带领战士们打退敌人3次进攻,到天黑时,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出去了。这时,留下的战士只剩下五、六十人了,还有一部分伤员。吃的一点没有了,当地群众也联系不上,杨靖宇命令将伤员转移,准备最后的战斗。
带领伤员转移的干部说:“总司令,让我留下吧,好保护你!”
杨靖宇严肃的说:“不行!现在,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在这严峻的时候,领导的责任是带好队伍,保护战士,不把伤员转移出去,我于心不安!”
伤员转移走了,经过与敌人的多次交火,杨靖宇身边是剩下两个小战士。连续战斗了三天三夜,又没有吃的,肚子饿得前心贴后背。
杨靖宇把两个小战士安顿好,让他们休息一会儿,他要到屯子里找点吃的。他勒了勒皮带,一步一步艰难的向屯子走去。肚子饿得头晕眼花,几次要栽倒在地。杨靖宇把棉衣里的棉花撕下来就着雪吃,一口一口艰难的咽着。
敌人发现了杨靖宇,而且就他一个人。几个敌兵追了过来,举着枪大喊:“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当!”
杨靖宇拔出两只枪,左右开弓向敌人射击,敌人倒下一大片。蜂拥的敌人将杨靖宇围了上来,一个敌兵又喊道:“快投降吧!你跑不了了!”
杨靖宇的左手受伤了,他从棉衣上撕下布条包扎伤口,敌兵一窝蜂拥上来。杨靖宇狠狠地向敌人射击,几个敌兵又倒下来。可是,杨靖宇发现枪里面只剩下一颗子弹。
在危急时刻,身负重伤的杨靖宇,身靠一棵大树,吃力的举起了枪,怒视着凶恶的敌人,朝自己的太阳穴开了枪,敌人吓得目瞪口呆。
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了。
万恶的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将杨靖宇的头割下,又解剖了他的尸体,要看看他肚子里有什么东西,使他坚持了那么多天的战斗。结果,他们发现杨靖宇的肠胃里竟然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爱国名人作文 篇11
朱自清先生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先生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先生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先生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爱国名人作文 篇12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爱国名人作文 篇13
爱国者,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人,也代表着一群人。我相信每个深爱着自己祖国的人都是爱国者,有的爱得平凡,只是力所能及;有的爱得伟大,却奉献了一生,往往就是这么一群人,无时不刻都在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多么朴实而真情的话语,字里行间都表露出了对国家和人民真挚的爱。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就是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是真正的爱国者,是伟大的爱国者,他那满腔热爱祖国的真情,为国家发展贡献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他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他说过了,他也做到了!因为他的归国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和不易。话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祖国的发展在呼唤着漂流四海的科学家回国建设新家园。那时的钱学森已经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美国政府得知钱学森要回国,便将他软禁起来,而且开出非常优厚的条件:给他提供豪华的别墅、先进的科研设备、优越的工作环境、诱人的荣誉,只要钱学森留在美国,美国政府会答应他的一切要求,除了回国。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能够撼动钱学森回国建设的决心。
经过好几年的磨难,钱学森费尽周折,终于绕道回到了盼望已久的祖国怀抱。钱学森回到祖国,便着手开始了研制“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当时,苏联专家撤走了,科研条件也十分简陋,钱学森带领着一批满怀爱国情怀的科技工作者,废寝忘食地工作,一丝不苟地研究,终于制造出了“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和卫星。
“两弹一星”使我们的国防线也变得强大起来,祖国也挺起了腰杆屹立在世界上,钱学森和那大一批爱国的科学家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繁荣富强的中国!
钱学森,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名字,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爱国者!
-
找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爱国名人作文专题,欢迎访问:爱国名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