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读后感
时间:2025-06-16 作者:找范文网历史人物读后感。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1
这几天,我读一本关于历史记载的书,名叫《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他记载了从炎黄时期到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间的政治,文化,经济等重要历史。我发现,《史记》,它虽然是记载古代历史的书,但不枯燥,语句十分优美,易懂。
《史记》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史记共有一百二十六卷。分别记述了许许多多惩恶扬善,舍己为人精神的故事。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史记》包括“本纪”、“世家” 、“列传”和“书” 、“表”,共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万字。
《史记》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是《五帝本纪·大禹制水》的。在尧帝在位时,就经常发生水灾,尧帝就派大禹去治水,大禹接受尧帝交个他的任务后,下决心不解除水患就不回家。大禹在治水时,和老百姓一起开凿大山,并不摆当官架子。在大禹治水的三十年里,多次经过家门,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他的 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大禹很想进去看一看儿子,可一想到没完成的任务,昂首走过了家门。我真佩服大禹那勤勉不息的精神,为了治好水灾,三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大禹的手指甲都被磨光了,手和脚都长满了茧,走起路来都痛。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史学,和文史学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只言 ”的伟大著作。我想:这么好的一本关于历史记载的书,一定深受读者喜爱吧。事实也如此。
《史记》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们应该都阅读这类的书,了解更多历史记录,故事,增加读历史的认识度。查完资料,知道了那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知识,我更加喜欢《史记》这本书了。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2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自小喜欢读书,读到历史中那些知名人物的英雄事迹就经常拍着桌子大叫:“好啊好啊,是英雄就应该漫游四海、辅助天下!”
郦食其的家里很穷,就到想县城里做大官,挣点钱来养家,县令就先让他做个小官史,看看他到底能不能做大官,但郦食其从来没有把这份工作放在眼里,经常旷工,县令来检查,经常把县令骂了回去。人们都称他为“狂生”每次只要有大军经过那里,都会出来看望,想加入他们,但一看,他们要不是没有一点实力就是非常高傲没有一点心胸广大胸怀,郦食其很失望。直到刘邦的大军来了,郦食其迅速冲了出去加入了他们,在骑士的推荐和郦食其的努力下,郦食其当上了广野君。
郦食其不会打仗,但他很会说,就经常被派去说服诸侯加入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越来越强大,但还不足以和项羽抗衡,而韩信正在奋力攻打齐国,一直攻打不进。一边是项羽的大军,一边如果退兵齐国就会有喘息的机会,刘邦眼见进退两难,却一点办法都没有,郦食其请求去说服齐军归顺他们,到了齐国,郦食其没有一丝害怕的意思,对齐王畅所欲言,最后郦食其把齐王说服了。韩信不服,心想:我在这里奋力杀军,而郦食其就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轻轻松松把齐国搞定了,实在太不公平了,于是韩信起兵攻打齐国,齐王听到此消息,以为郦食其是来分散军心的,就把郦食其杀了,紧忙逃窜。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猖狂,要把每件事都勤勤恳恳的做好。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3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里的开头语,正好反映了我们中国历史演变的规律。今天,我就读了这本由历史学家司马迁,耗尽一生心血的著作《史记》。
史记主要叙述了三皇五帝到西汉灭亡,揭露了当时封闭社会君主的x暴,也有一代伟人英雄背后的故事,还看到了当今社会的.影子,令人深思。
其中,我敬佩也是喜爱的人物是蔺相如。他不仅口才一流,还懂得随机应变,令人信服。带和氏璧与秦王见面时,让虎狼之国国君完璧归赵,廉颇妒忌蔺相如故意为难他,他却毫不计较,秦王对赵王发难,蔺相如让他自食其果。不仅智勇双全,而且识大体,明大义,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去尊敬,去学习。
君、臣、民,三者拧成一条绳,国家才能安定,才能长久。可见,主心骨的力量为关键。我认为,这股力量的名字叫“善”。以善行天下,以善治天下。
像纣王,像晋灵公这样的昏君,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昏*无道,不正是无善、不顾百姓的疾苦吗?像尧、舜、重耳这样的善君王,身知百姓疾苦,便会救灾救难,国泰民安。
同时,君主身边的大臣也应善。只可惜真正像屈原这样的善臣有许多受到了冤枉,但像赵高这一类的*臣,只会使国家走向灭亡。
我们虽然不能以善治天下,但可以以善行天下。积善积德,过清白人生。回顾历史,我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我们现在国泰民安,人与人和平相处。而许多小国战火不断,那里的人民过着惊魂不定的生活,说不定哪一天小命不保。我们的生活虽没有美国那么发达,但我们过得富足、美满。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生活,永远这样过下去。
善,人间的真善美,仁礼谦孝的传统美德,永远发扬下去。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4
历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和未来。作为一个中华儿女,为了追寻我们国家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审视千百年来的坎坷与辉煌,感受我们国家的发展与前进,我捧起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去探寻历史的奥秘。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清朝太平天国运动。自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背上的债务是清政府日益加紧搜刮民脂民膏,剥削百姓,人民无以为生,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清廷。其中对清廷影响的就是以洪秀全为领袖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自幼聪颖,勤奋好学,长大后,渐明事理,对腐朽的清王朝深表痛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多信徒在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无数百姓,各路豪杰,仁人志士,皆来投奔。起义军众志成城,顽强英勇,所向披靡,声势浩大,先后攻占了江西,安徽,湖北和江苏的大部分地区。太平天国越战越勇,一直打x了上海附近,占领了十几个省。但最后太平天国因内讧,再加上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同英美等外国侵略者的联合攻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终于失败了。不过太平天国毕竟给外国侵略者以及清政府带来了沉重打击,加速了清朝灭亡的进程。
我思,我问:是谁推动着历史的车轮?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水,民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的,人民才是推动历史的动力,是那些无名的人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是那些朴实的百姓,将心血熔炼成秦兵马俑,用汗水铸就起了万里长城……没错,是人民的意愿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赞叹那些英雄豪杰,因为他们演示着人民的壮举;我佩服那些百世流芳的仁人志士,因为他们呼喊着人民的心声,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柱石上镌刻下了深刻的烙印。WWW.ZfW24.COM
我们作为这个新时代的小主人,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对我身上肩负的重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5
《中国近代史》是由蒋廷黻先生编写的一部讲述中国近代历的重要事件及其背景的书。这本书是蒋廷黻先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考,1840年——1925年这段时间,也让我对神州大地上的人民有了更多的了解。
当时的中国政府由于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以及过于膨胀的君主专 制,不明白他们所面对英国、法国并非是蛮夷之国,西方国家带着绅士风度并不是到中国来朝拜进贡,而是来进行贸易。那时的中国,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根本不知道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变化,而此后引发的鸦片战争仅仅是因为皇帝对待马嘎尔尼十分无礼。中国直到鸦片战争失败及剿夷派崩溃后,才有人意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林则徐这个人物,他是典型的中国士大夫的代表人物。鸦片战争的失败跟林则徐本人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在虎门销烟时,林则徐看起来是一个十分有决断,有思想,一心为国保卫人民且百战百胜,战无不胜的人。其实他也真的觉悟到了是时候去西方取经了,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把他的想法大胆公开出来?如果从他那时起,觉悟了的士大夫都去表达自己,那中国的现代化可能会早二十年。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因为在他心中,他的名誉比拯救世界更重要。这也是中国士大夫的通病。我认为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士大夫本来就是胆小懦弱,不敢说出实话,另一方面是皇帝和官 场的大背景十分固化,且皇帝时常用人不当,使士大夫们不敢言也不敢怒。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统治者应当多听取八方的意见,让真正有抱负的明珠慧眼帮助中国一直进步。
其实只要当时政府回过头去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闭关自守是多么大的错误。远在唐朝时,日本就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快速引进中国文字,服饰,建筑甚至是管理制度,它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进行很彻底的进行改革,于是它就越来越强大。不说日本,当时玄奘西行,引进了佛教,使其在中国发展。佛教的引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选择,还促进了国家的管理。这说明引进外国的优秀文化是一个促进国家发展的好办法。倘若当时的中国有足够高的智慧,大胆引进西方文明,将战争化险为夷,那么中国不仅会与西方强国并驾齐驱,而且一定会在国际上重塑中国文明的辉煌。历史不会改变,但我们可以吸取历史的教训。学习历史,吸取教训,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在做决定时,想一想曾经走过的弯路,或许,它就会轻松许多了。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6
今年暑假,我认真地读完了一册书,名字叫《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它的时候,我仿佛坐上了时光列车,尽情地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让我深深地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仅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还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成为一只更加强壮的雄鸡,昂首挺胸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不会被人欺负。
五千年的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在这里,我看到了王朝帝国的兴衰成败,了解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以及伟大改革背后的艰辛,我还知道了“神农氏勇尝百草”的故事……这些荡气回肠的故事令我感动,更令我回味无穷。其中“大禹治水”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国远古时代,相传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的儿子禹。他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大禹请来过去治水的长辈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他握木锸,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大军还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从这个故事来看,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禹的品德是怎样的高尚啊!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可要牢记啊:如果没有先辈的辛勤劳作,没有前辈的智慧结晶,哪儿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吧!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7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蒋廷黻先生写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这本书用简明的语言讲述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演变,文化冲撞,历史大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
清朝中后期,英国为逆转中英贸易局势,不断向中国输入鸦片,直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派远征军侵华,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国内,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最后被曾国藩镇 压。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高速发展,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胜利,后来与其他西方列强签订的各项不平等条约让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迫使清廷开始实行变法和新政,但变法和维新并未成功。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组织同盟会,发动辛亥革命,*清朝,建立中华民国。随后国内军阀混战,直至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终于团结起来,进行全民抗日。
清朝后期的国人仍不知西方列强之强大,而且对国际局势没有清楚的认知,尚以“天朝上国”自居。在鸦片战争失利中,国人还是麻木不仁、妄自尊大、不肯做出改变,概因国人守旧性太重,而且士大夫阶级缺乏大无畏的精神,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纵使是有远见之士,也害怕清议的指摘。
中国在经历过数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和改革失败后,爆发了辛亥革命瓦解清朝。但中国却不可能这么快进入民主时期,因为此时中国面临更多的障碍,如国民程度之低劣,国民经济之困难等。中国又因军阀混战无法统一,中国的近代化进一步推迟。
于是孙中山先生创立黄埔军校,加紧培养人才,让中国在近代史这条大路上迈进。中国,走上复兴之路。
在我看来,中国在19世纪未能进行根本上的变法和维新,与国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国人因循守旧,不肯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制度,思想被禁锢并更加腐朽。这时,只有像孙中山、毛泽东这样的伟大领袖才能带领中国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而他们麾下又出现一批像周恩来、邓小平这样的人才,为中国的强盛做出巨大贡献。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和对国家富强的渴望推动中国在复兴之路上不断前进。作为中华少年,我们应顺着时代的浪潮,努力学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8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里面讲的是我们中华几千年来的历史故事。
从远古时期的华夏始祖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让我增长知识,广博见闻。看到古代战场上的那些猛将,三国的赤壁之战,谢安的淝水之战,戚继光抗倭、黄巾军起义、抗金名将岳飞等等,一个个故事,一位位英雄,都让人肃然起敬。
再看看各个朝代的皇帝,昏君把整个朝廷指挥得乱七八糟,明君治理国家都会用减税负和鼓励生产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更多的明君会重用那些充满智慧的大臣和宰相,我最崇拜的就是历最有名的管仲、乐毅、诸葛亮、商鞅、蔺相如等忠臣名相,都是他们忠心耿耿地辅助皇上,想出超乎常人的策略来发展国家,这些更是让我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谋略和智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商朝商纣王的时候,周武王出动300辆战车,带领3000名精选的勇士伐纣。商纣王急忙应战。虽然纣王出动了70万人的大部队,但这些士兵多是被压迫的奴隶和俘虏,他们早就痛恨纣王,反而在阵前纷纷起义,掉转戈矛,替周军开路,和周军一起杀向纣王,真所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还有,更令人气愤的是,近现代的鸦片战争,英、法、美等八国联军居然联合起来欺负我们中国,令人发指的是,还要火烧我们的圆明园。如果不是我们朝廷的闭关自守, 也不至于我们中国落后那么多,我们也不会受到那些列强们的欺侮,我们中国的文物、历史瑰宝就不会大量地流失海外,也不会有现在的外国人叫嚣拍卖我们国家的文物,我们还要用高价去买回来。而且,我们现在也不会仅留下火烧圆明园的遗址供后人参观。那可是一座和故宫一样神奇伟大的宫殿呀!如果没有鸦片战争,我们的香港、澳门更不会离开祖国妈妈的怀抱,任人宰割,历经沧桑。国耻难忘啊!
看到这些昏庸无能的国君,我恨不得和起义军一起战斗。看到外国列强欺负我们华夏时,我也恨不得穿越时空,和战场上指挥的大将们,一起讨论兵法,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总之,这本书,让我身临其境、心潮澎湃。
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为有我们这样英勇、伟大的民族而感到自豪;也为我们坚强、勇敢,充满智慧的华夏儿女感到骄傲。这本书真的很精彩,我真心诚意地为你推荐,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相信您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9
《史记》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花费一生的精力来创作的。它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叹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史记》为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让我们从历史中明白道理,揭露丑恶行为,歌颂高尚的品德。
《史记》中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对人谦恭有礼、和蔼可亲、孝敬父亲的虞禹;令人尊敬、勤政爱民、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受到了大家的爱戴;还有那*、沉迷于酒色、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最终丢失了江山的商纣王;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点起烽火、不惜一切戏弄诸侯的周幽王,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这就是周幽王堕落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忘亡国之耻,卧薪尝胆从而最终战胜吴国的越王勾践。知识渊博、见闻深广、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用“发愤以抒情”的方式创作的《离骚》而名垂千古。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千古,映射着未来。读完《史记》,让我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了一点点历史发展的规律。读史使人明智,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钥匙。明智的人既要不忘过去、重视将来,更要全力把握现在、创造将来。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到圣贤真正的精神何在?我认为这才是读《史记》的意义。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看完史记的刺客列传,里面有一个故事让我难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荆轲刺秦,图穷匕现。
先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一个名叫荆轲的卫国人,喜欢读书和剑术。这一期间,秦国正在攻打赵国,把赵国拿下后,秦军将打向燕国。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个技艺高超的刺客去刺杀秦始皇。后来,他认识了荆轲,荆轲说可以帮他刺杀秦始皇,但他需要一个助手,太子丹帮他找了一个13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荆轲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他本人手持着一个装有燕国将军樊於的脑袋,因为他是秦王的仇人。秦舞阳跟在他身后,手持燕国地图,在地图里藏着匕首,借着拜见秦王的机会伺机刺杀。荆轲按照计划执行了,然而因为秦王的狡诈,最后荆轲刺秦失败了,他也悲惨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荆轲和燕太子丹他们为什么想出的办法这么愚蠢?!真的是愚笨,没有好好地准备,不看天时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系数大不大,就冒然行动,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还白白送了燕国将军的一条命,真是太不划算了。而且,刺杀的失败让秦王更加速了对消灭燕国的脚步,我真的想不通,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说不定有樊於将军在,再和别的国家联手,还能避免燕国的灭亡呢。当然,他们的勇气我是很佩服的,但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智谋啊。
所以啊,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千万不要行事,要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能见机行事,要不然下场会很惨的。而且,决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胜算有没有把握,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历史人物读后感 篇11
这个暑假,我翻开了《中国近代史》,一览这段血泪斑斑的历史。
其中有一个故事烙印在了我的心头:“亚罗”号事件。晚清政府腐朽无能,实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谓“亚罗”号事件只不过是英国为了侵略中国而打出的一个幌子。中国水师在中国船上查捕海岛,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与英国一点关系也没有,可英国的领事巴夏礼竟夸大事实,弄虚作假,激起英国首相向中国开战的欲 望。这件事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启了西方侵略者对中国无休止的战争。圆明园被烧毁,中国被迫签约,土地被迫割让,中国已深陷“半殖民地”的标签。还有“马桶阵”“叶名琛事件”读着这本书,仿佛心已落入万丈深渊,屈辱带来的懊恼,叩击着心里的一潭死水。果然如大家所说的,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这一段历史,更是让我明白“落后就挨打”的道理
但人生就得向前看,一个国家的进程也是如此。被镣铐所牵制,并不代表一生都无法挣脱牢笼。被迷雾遮住了眼,并不昭示永远处于迷茫之中。正像大家所说的,中国这头雄狮正以惊人的速度觉醒、咆哮、飞奔,直奔向世界之巅。港澳回归,昭示中华名族正一点一点夺回自己的位置;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宣告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北京奥运精彩绝伦,中国女排东山再起,打破外界对于“东亚病夫”的成见;两弹一星、中国天眼、嫦娥工程,对于科学的追求引领国民奋发向上;而在2020全球新冠疫情中,中国对疫情的控制,对病毒的平息的速度更是惊人的,不可思议的。隔离病毒,但不隔离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人与人之间相连的爱。
这就是现在的中国,崛起的雄狮,一鸣惊人的飞鸟,无一处不展现着他活力跳动的脉搏,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或许历史是不忍回首的,过去是惨不忍睹的。但只要以史为鉴,勇于改过。触底反弹也是如此伟大。
-
想了解更多历史人物读后感的资讯,请访问:历史人物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zfw24.com/z/2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