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范文网 >地图 >工作总结 >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时间:2024-02-07 作者:找范文网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精选。

如何学习范文的撰写呢?信息爆炸时代对于文档写作的要求也将迎来新的挑战,范文在学习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多关注,经过不断努力栏目小编终于整理出了今天的“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篇1】

物理实验室建立有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职责明确,账册齐全,记录及时、确保准确。仪器设备管理做到科学合理、取用方便,教学仪器定期保养、及时维修,确保橱内仪器随时处于可用的状态。实验结束时对用过的仪器进行必要的清点和检查,保养后入橱。日常能开展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有一定量的自制教具,并不断开发仪器功能,很好地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验教学计划能落实,动作正常,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90%以上。

与任课教师之间合作默契,实验室工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各项任务能完满地完成。今年刚接手实验工作,各种实验器材放置不熟悉,在整理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又添置了许多实验器材,极大地配合任课老师教学实验的方便性,做到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的演示实验和没有演示实验的实验都让他们做了分组实验。本学期改进了几个非常难做的实验:

(1)、改进了光学实验

(2)、改进了力的合成

(3)、改进了所有电学的演示实验,

(4)、以往学生在实验室里上实验课时虽然也填写了实验记录,但仪器丢失或损坏时不容易找到事主。规定学生在上实验课固定座位,并填写好学生姓名、日期、实验内容、实验前仪器的清点、实验后仪器的清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等。养成学生自查的习惯,另一方面也使实验室工作更加规范。

(5)由于新教材的实施,出现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原有配备的实验器材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这有赖于学校经费的投入,每年能增订一些必要的仪器。另一方面我也尽量想办法采用自制教具或用代用品,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得到任课老师极大地满意和好评。

提议在物理实验室内安装多媒体,方便教学。在新的一学期中,还要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出色地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篇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二)备仪器。边学边实验是一种上课形式的学生实验,一般要求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也不高。因此,大部分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例如:没有平底试管,我们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代替;没有弹簧秤,我们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没有溢水杯,我们用玻璃杯套上二根橡皮筋代替,等等。由于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了自制教具的活动;不仅为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环境,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项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实验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师生共自制了46个项目338件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不仅满足了教学实验的需要,而且捉进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边学边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师演示用的仪器和学生实验所用仪器有时不同,实验前,我们总是先用学生实验仪器做一遍,以了解选用仪器的性能、规格和估计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

(三)备学生。在备教案时,还应注意了解学生实际,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要作充分的准备。例如,初二采用书上第105页练习二作为边学边实验。学生会产生“塑料袋扎孔后液体不封闭”的想法,从而影响对帕斯卡定律的理解,为此,我们为学生设计好学习阶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帕斯卡球上的每一个小孔上都扎有橡皮膜,当用活塞挤压筒里的水时,可以看到扎在各个小孔上的橡皮膜都向外凸出,并启发学生思考帕斯卡球的小孔上不扎橡皮膜行不行?从而知道在塑料袋上扎孔是为了能看到“液体传递压强”的现象。

联单 在进行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比较多地采用了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这样就打破了现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结构体系,必将进一步推动物理教材和物理实验器材的变革。据统计,我国现行初中物理实验的结构体系如下:力学。演示实验52个,学生分组实验9个,小实验7个;热学:演示实验28个,学生分组实验3个,小实验5个;光学:演示实验14个,学生分组实验1个,小实验3个;电学:演示实验21个,学生分组实验9个,小实验3个;总数:演示实验145个,学生分组实验22个,小实验22个,再加上实验性习题18个,总计207个。

我们通过试验,把结构体系作了如下调整:

(一)22个学生分组实验中的10个改为边学边实验;

(二)145个演示实验中的41个改为边学边实验;

(三)22个小实验中的8个和18个实验性习题中的13个改为边学边实验;

(四)新增加了4个边学边实验。经过这样的调整,初中物理实验的结构体系趋于合理,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能力。我们体会有以下三点好处:

(一)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的机会。天平、刻度尺、滑动变阻器、安培表、伏特表、弹簧秤等基本实验仪器学生的使用次数都普遍增加,这就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演,学生听讲”的教学局面,促进了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高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实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学生实验次数的增加,使初中物理教学更符合当代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学习物理的机会,以物学理,以物懂理,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这些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正是现代教育思想所倡导的。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物理子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Merrill Harmin)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指出:鼓舞人心的课堂辉映着学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五种品质:尊严、活力、自我管理、集体感、意识。在实践中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改进,强化课程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觉醒,真正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就中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究其原因虽然是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物理新课程着力改变简单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它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乐于探究,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如何建构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应用策略,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指导,组织、监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开展探究性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式,一般说来,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居于三者的最高层次,策略、方法的选择均遵循模式要求。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探究性学习应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让学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就是通过探究性物理教学的实践,建构一个符合“探究——发现——创造”特征的物理教学模式,并有针对性的探索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与方法的综合研究活动。

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优化自身的学科素养,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接受性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结合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能给予各类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通过对探究性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策略研究,希望能实现以下目标:

(1)初步探索符合物理学科特点的“探究——发现——创造”的教学模式,并形成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应用策略,同时能将应用于物理教学实践,并对教学产生实效。)通过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初步探索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密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2.研究具体内容

(1)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促进学习发展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模式以及实施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2)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入手,初步探索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方法。

(3)适当选择2—3典型个案例研究,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的能力,并最终能独立提交比较完整的研究报告,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三、研究过程与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03年1月~2003年8月)

研究内容:课题组成成立,完成实验方案,开题报告及实验计划,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新课标的理论学习,完成资料收集及实验人员培训。

2.实验初步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4年12月)

研究内容: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实验班,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进行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能初步形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方法。

3.实验深入研究阶段(2005年1月~2005年6月)

研究内容:在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突出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重点设计好2-3个活动案例,归纳和整理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一般技术。并进行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策略的总结和归纳。

4.实验总结、结题阶段(2005年7月~2005年11月)

研究内容:按实验方案具体要求,进行资料整理,成果收集,进行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指导,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及成果汇编,并做好课题的结题与鉴定工作。

四、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分析

(一)初步建立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讨论·探究·创造·评估”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程标准》提出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物理课程应该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的教学要求呢?通过分析,可以将上述要求总结为如下四点: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拓展与创造,总结与提高。为实现这种过程的教学,课题组通过研究,总结出“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1.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突出“四个”环节:

⑴讨论:运用讨论式教学作为进行教学过程、探究知识的手段与背景模式。

⑵探究: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用探究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获取。

⑶创造:让学生对探究的成果(包括结论和方法)进行应用、拓展、创造,使知识活化。

⑷评估: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积累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探究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见,“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位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方面,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同时做到四种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教学、创造教学、评估反思教学。在一节物理课中,如果能同时做好这四种教学,就可以说是一节符合《课程标准》精神的好课。回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2.要科学处理“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⑴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角度来看,这四方面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示意图表示:

教学流程:

探究教学 创造教学 评估反思 更高水平上的探究教学 ??

教学模式

手段途径: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探究——创造——评估的流程进行的,而流程中的每一部分的实施都要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来进行。讨论式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的背景。

⑵从探究教学的角度来看,这“四个”环节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示意图表示:

讨论式教学 去实现

教学过程中通过 创造教学 去拓展 探究教学

评估反思教学 去总结提高

可见,讨论、创造、评估这三个方面都是为探究教学服务的。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探究性学习应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让学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课堂探究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探究的层次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程度,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五要”:

1.要起指导和推进作用。

在探索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特别为学生在阶段性活动取得成果时,要予以充分地肯定或表扬。

2.要尽可能地“放手”。

只有“放手”才能完全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方能被广泛地调动起来,思维在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激活,为全班学生共同研讨打下基础。

3.要舍得“主导”与师尊。

教师只要舍得“主导”,放下师尊,学生才感到无压力,处于平等环境,才不怕犯错误受责,大胆猜想探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4.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难免要出现错误,当出现错误时,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不予追究,而是要抓住矛盾,深入分析,寻找错误原因,研究正确的解决办法。

5.要合理地“引导”。

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困惑或疑难时,不能强迫学生走自己设计的“轨道”,而要因势利导,不然把“学生的研究”变为“教师的研究”,就违背了这一教法的宗旨了。

(三)、科学把握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关键在于建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

物理探究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认识与发展的主体。物理探究教学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因此,必须坚持五个策略,才能确保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地科学性和有效性。

1.自主备课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首先要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教师探究的过程。备课的探究思路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值得指出的是,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不是完全根据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根据教学目标,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是完全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探究性教学要求我们以课程的理念备课,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这是因为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重视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回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探究性教学应采用章节备课,模块探究。在拟定那些内容需要探究时,应明确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探究,而对于富有挑战性的,具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实施探究性教学。为使探究教学达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我们应从三个维度展开备课的研究,一是从学生学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分为“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小组互动式合作探究,实验探究等。在备课方式上,可采用预先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备课。

备课时应考虑初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大体是:出示背景材料,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形成初步成果,解释评价,必要时还要修正假设,重新设计和研究。在课堂上随着学生的活动流向,还要作适时调整,以便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满足探究时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有所预测,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思路要开阔,支撑材料要丰富,随时可取。备课中始终渗透着教师自己的科学思想、科学观点,也就是教师要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不被动地接受教材的观点。

备课时还应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则应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必须关照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恰当导引策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当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除了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外,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因为此时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能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他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强有力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他就会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环节,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环节的设计。探究性物理教学的导引环节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电压”这节教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太抽象,场看不见,摸不着,且无处不在。如何使学生确实相信电压的存在,是课题引入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可见度较大的水流,让学生间接观察,感受电压的存在,给学生足够的感官刺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通过水位演示装置,使学生引起对水压现象探究的兴趣。再通过类比方法,用问题驱动学生对水压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电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水流知识分析水轮机工作原因,从而逐步过渡到电压的概念建立。通过恰当的导引,从而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思维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导引作用,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心理学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那么,怎样创设探究的情境呢?课题研究发现,作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演示实验、多媒体、挂图以及教师的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等,抓住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实施探究教学营造一种有利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氛围。

回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3.科学设问策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但对于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能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惑,尽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师不要与学生“抢”问题。探究过程最有创新价值的是自己提出问题,而依据问题设置探究点,是使设想中的问题转化为可实际探究操作的重要环节。

4.及时调控策略——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教师在思想上应明确,教学调控,对于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流向完全朝预定轨道运行,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的要求,只要“主道”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但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在调控的教学技术上的处理,可采取目光调控,言语调控,体态调控,目标调控等多元调控,要因人、因事、因时调控。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当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就是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要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小组竞争与合作。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课题组研究发现,较繁重、较难或需要协作完成的以及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器材不足的探究任务宜合作完成。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和分组讨论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学。

5.动手操作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的方式,自己主动的去发现或得出有关的结论。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实施探究教学的良好载体。教师要利用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去解决问题或得出科学规律尤为重要。以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物理教育将科学探究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其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提出了要研究的问题,用何种方法去探究,去揭示,正是训练学生科学创新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作课后的小实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科技辅导,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初步形成了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类型与实施技术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其关键就是要创造出适合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实现人格的主动发展。因此,探索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活动实施技术时,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1.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五种活动类型

①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跨学科探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包括自然问题的探究和社会问题的探究两大类。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的核心是课题研究,即模仿和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事实材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如“密度知识在长江油污处理与防治中的应用研究”,“物质种类对光线折射的影响研究”等。

②以社会考察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社会情景和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并包含着社会交往。通过接触社会,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体验与感悟以及反思与批判,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如进行“关于南京下关发电厂的参观与调查”。

③以社会参与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性学习。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中,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实践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上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有利于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一般包括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三种方式。如“南京金陵小区输电线路的布线规划与改造建议”,“南京鼓楼区新模范马路拓宽工程中的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与排放研究”

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包括设计一种产品、一项服务、一个系统,并创造出实施的办法,如设计学校草坪、设计学校垃圾处理箱的分布和布局;改进某一系统,如排除“家庭电路”系统漏电问题;计划和组织一项物理量的测量活动,并对活动所需要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如设计“如何测量人体最大输出功率”;或设计一个采访活动,比如对“南京地质研究所”的科学家进行访问活动。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开发性,它着重于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它更强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注重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⑤以设计制作为基本形式的应用性学习活动。

设计制作活动一般可以采取比赛、展览、答辩会等形式。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形成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一个实验器材、测量工具,并适当制作,把设计制作的器材、工具或产品,应用于实际的测量或实践活动之中。如“利用自制量筒测定固体密度方法的研究”。

2.组织和开展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技术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课程的开发角色需要加以重视和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的集中体现。有效的实施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实际的操作需要来看,应当注意以下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1)正确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回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指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则应首先注意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其次要善于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由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再次,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亦可通过各种方式(如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最后,在课题的探究过程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自主发展”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物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

(2)恰当处理实践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即注意协调和处理好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计划。由于本课程强调过程取向,因此,应对实践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更要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出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价值。

(3)把网络信息技术与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有效整合。

因为信息技术领域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探究内容,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水平,通过建立相关网站,为学生进行跨学科、跨地区、跨国家的合作探究指导提供可能。任何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都应基于新的、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的理念而进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出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化灌输”的不良教学倾向。

(六)课题研究培养了教师教研能力,取得了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两年来,课题组重视课例和案例研究,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与应变能力。本组教师“内能利用与环境保护”案例设计荣获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案例评比一等奖。在课改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有意识积极承担区级课改公开课和研讨课,让教师在开课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两年来,物理组承担了高敏、段家伟老师承担物理市级公开课3节,区级公开课4节,丁玉祥、王首峰老师承担市级新课程讲座3次,陈国庆、丁玉祥老师承担区级新课程物理讲座4次。

课题组开展了物理专题网站的建设,并建立了物理教改网站——“丁玉祥物理网”,并获得了市专题学习网站一等奖和全国第二届中小学主题特色网站评比一等奖。目前,课题组多媒体辅助教学普遍推行,各实验学科教师共制作CAI课件数千件,物理组及时开展了学科资源库的建设,目前已基本建立了物理新课程相配套的分课时5G容量的学科资源库。

课题还开展了“STS”理念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和尝试研究,课题组的高敏、段家伟、丁玉祥等老师承担教育部音像出版社物理新课程“STS”教育录像课,并在全国发行。

课题组内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和方法,撰写的论文有近20篇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等核心刊物上。有近10篇研究论文获省、市级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课题组教师主编和参与编写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以及同步教学辅导书籍约20本,丁玉祥老师关于新课程的教学专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物理研究与实施指南”一书正在出版之中。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从这个意义上看,探究性物理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成性评价的操作,协调探究性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关键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1.探究式教学全面开展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如何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①教案是动态的,教材是资源,教师是教材的处理者

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值得探究,教师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价值把握探究的度。对每一个要求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该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全面考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形、提出的疑问。此外,对学生提出的有益问题要顺应学生自身的求知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发现学生身上的生长点。

让更多问题的提出来自于学生而不是教师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不是提出问题给学生去思考,应该走“问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来解决问题——学生发现新问题”的道路。不是教师要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什么。

③重视探究过程,淡化探究结论

通过师生合作完成了某些探究课题,得出一些新的结论,这固然可喜,但重要的并不是记住这些结论,而是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本探究课题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分析出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

④适当开启窗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的空间

当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究结束时,教师就为学生关闭了一扇窗口,此时,教师应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启另外一扇窗口,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2.如何把握物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探究性教学初期,要让学生逐步接受,在某些环节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在探究性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高屋建瓴统观大局,每一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某些动态予以调整解决。

3.如何组织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对大班教学来说,教师无法关注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通过关注小组的学习,可以将关注面扩展到全体学生。在农村中学,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将优秀学生分布到各组,可以使优秀生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化作合作学习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应,促进教师的教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监控和引导,强化参与面与参与度,注意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合作学习记录及小组讨论记录,并进行评价,强化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课堂监控应不断改进、调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对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回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 作者:57E教育资源网 来源: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篇3】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引出物理公式以及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又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素养的主要手段。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须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实验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一、农村中学学生的一般现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现约占三分之一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初中,这个比例更要大些。其中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生源差: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多数流动到了办学条件好的县城学校,而留下来的学生,由于与自己同等的或者比自己还不如的同学都离开了农村,造成的心中失落感导致他们心理的失衡,动力下降,在学业上没有什么追求和欲望。

2、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子女今后的发展。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学生家长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中的模范教育却表现得让人不敢恭维,多种原因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低下。

3、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其中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上有一些小学都未毕业的人去经商,赚了很多钱,发达了。为此,社会上便传开了“读书无用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很多学生受网络的诱惑,迷上了网络游戏,每天利用课外时间去网吧玩游戏,有的甚至逃课去玩,通宵到天亮。试想,这样的学生还有什么成绩可言。

4、学生内在心理:物理学科有其说理严密、教学知识多、单位复杂等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当做包袱,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对物理学习活动常呈对抗心理状态,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灰心丧气,对学好物理缺乏勇气和信心而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根据目前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既要巩固和完善演示教学,还要在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实验教学早日推上新的台阶,及早填补在实验教学上的空白,使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服务于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做好实验预习、钻研教材,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首先,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获得正确结果、了解演示实验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让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列出实验使用的器材,设计整理出实验步骤,还要能根据实验要求和需要记录的数据,设计记录的表格,这样在实验过程中以及观察演示实验时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其次,教师实验前的准备。要求实验前认真阅读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目前学习状况,了解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现象存在的问题,了解所要做的实验根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安排的步骤。教师还要根据实验的内容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预习阅读思考,加深对原理、方法、步骤的理解。

(二)明确实验目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农村初中学生有其自生的特点,在学习上受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学习往往缺乏兴趣,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争取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刚开始实验教学时,学生往往无所事事,置身事外,只是一个看客,甚至看也不知看什么。这其实是实验的目的不明确造成的。初中阶段对观察的要求主要有: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能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及条件。

物理实验中,只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是看看玩玩而已了。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注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形成良好的观察方法。让他们从"看热闹"到"看门道"。会看,就想动手做,参与到实验中来。

(三)完善和巩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演示活动。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它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感性认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整个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如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一点学生的参与,这种演示实验虽然也是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和视觉化,但学生“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就不见其效了。所以应加强演示实验学生的参与度,把演示实验改变为老师、学生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演示实验中,动手动脑,帮助老师或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向 老师和同学展现物理课堂上的真我。另外只有在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而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演示实验的目的还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近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

将演示实验改为实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针对物理实验器材的配备条件,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来。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物理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

(四)探索并抓好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虽然数量不多、次数有限,但它却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科学态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分组实验的工作也十分繁杂,以至于让有的老师望而却步。这时,不怕麻烦,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运用感官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和现象,作为教师应给予适当讲解或演示。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机的结合实验要求,扎实地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

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验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实验类型、目的、任务和要求,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实验课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后,首先要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验证的结论、用到的公式等。其次是弄清要用到哪些仪器,包括仪器的功能、调节、读数等,第三要清楚实验的过程、操作步骤、应注意的事项等,并让学生通过预习设计出简明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图表。做实验时尽量放手让学生操作,不要对学生限制太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仔细操作、记录和思考。测量完毕后,收拾好仪器,填写实验记录表格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以简明为原则,必要时可以讨论。实验中要强调:遵守操作规则、爱护仪器设备、保证人身安全等。实验后的分析总结,认真阅读实验报告,通过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做实验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外,还应让学生多做些家庭、课外小实验、调查走访。如制作密度计、简易温度计,制作门铃、音乐贺年片,建立家庭实验室、厨房实验室等。观察家庭电路、用电器名牌、会阅读说明书,调查浪费电能、水资源的情况及节能措施等。总之,物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同时也要教育学生留意观察,留意收集生活素材,勤于动手,自力更生,就能基本解决器材不足的问题,就能较好地开展实验教学了。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篇4】

一.控制变量法

当研究的一个物理量与2个或2个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关时,常采用只改变一个物理量,而使其余物理量保持不变,从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变量的关系.

如研究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研究压强和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重力势能大小和质量、举高高度的关系;物体吸热多少和物质种类、质量、升高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电流和电压及电阻之间的关系;电功和电流、电压、及通电时间的关系.

二.等效替代法

根据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合力来代替它.这种“等效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们将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

三.对比(比较法):

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颜料混合;研究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研究蒸发快慢的决定因素时,在应用控制变量的同时,也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比较哪一个蒸发快.

四.实验推理法(理想化实验)

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通过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样可以用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下结论的?

五.模(拟)型法

①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这种转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这种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可使物理教学简单化,形象直观化,又可使具体问题普遍化,便于学生发挥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

②建立模型可以帮助人们透过现象,忽略次要因素,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模型还可以帮助人们显示复杂事物及过程,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到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例如:①研究分子、原子结构时,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原子核式模型(行星模型);②研究撬棒撬石块时,把撬棒当做是杠杆模型

六.类比的方法

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某种关系上的相似叫类似,从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找出某些相似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叫类比.借助类比,常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难的问题,在物理学中,现象、属性、概念、规律、理论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种种关系,都可以是类比的对象.

七、转换法

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或不易直接观察认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它所产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径来认识它,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转换法.

八、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实验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有关物理现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所谓“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作了明确的选择,而不是观察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九、放大法

在物理实验中,常常需要对一些微小的物理量,如微小的长度,微小的机械振动、很短的时间,微弱的光信号和微弱的电信号等等加以测量,如果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则很难进行,即使勉强测出也因为与实际的精度要求相差太远而失去意义,这时通常需将被测量放大后再进行测量.因此,放大法与比较法一样,也是物理实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之一(缩小可看成是放大倍数小于1的一种放大).

十、分析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

十一、假设(猜想)法

物理解题中的假设,从内容要素看有现象假设和过程假设等,从运用策略看有极端假设、反面假设等.利用假设,我们可以方便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恰当地运用假设,可以起到化拙为巧、化难为易的效果.

十二、列举法

列举法是一种借助对一具体事物的特定对象(如特点、优缺点等)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并将其本质内容全面地一一地罗列出来的手段,再针对列出的项目一一提出改进的方法.列举法基本上有三种:希望点列举法、优点列举法和缺点列举法.

十三、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篇5】

初中物理实验的实验主要是实验,实验主要是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加深我们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对实验中实验的感性的认识。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能够加深我们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对实验中实验的感性认识,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是进行物理量的测量,通过实验可加强对物理量的观察,可以加深对物理量的理解,可以加深对物理量的认识,加强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们学到许多的实验的技巧,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而且是书本上没有的,在实验中我们还要学习的。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许许多多。

二、实验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通过实验来加深我们对物理量的观察,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它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实验中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它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物理量的认识,增加对实验中实验的感性认识,增加对实验中实验的感性认识,增加对实验中实验的感性认识,增加对实验中实验中实验的感性认识,加强我们对实验中实验中实验的感性认识,增加对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感性认识,增加对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感性认识

三、实验室的工作

实验室的工作主要是做好教室的常规管理工作,保证学校正常的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和进行。

实验室的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在实验室的一块上面,我们要保持清爽的工作,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学习实验。这也是我们在实验室工作时应当注意的一点。我们在这实验室中要保持清洁卫生,保持实验室的整洁,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身心放松。我们要在实验室的一个上面保持清爽的工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室工作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实验中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总的说来,在这次的实验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使我们认识到在实验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不要有偷工减料的行为,不要让实验中的一些小事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

本文来源://www.zfw24.com/z/703.html